2013年7月15日 星期一

勝敗



當你的品牌已經建立起一定的價值,並且在生存層面上已無後顧之憂時,
你應該果斷拋棄以「低價取勝」的策略。
除非你甘願一輩子以辛苦錢度日,否則,低價競爭只會限制你的成長空間與獲利能力。

因此,請徹底擺脫「上班族思維」——也就是認為財富只能靠投入大量時間換取報酬的舊有觀念。
真正的成長,是讓自己逐步脫離「時間換錢」的模式,
並且建立一個可持續運作的系統,讓團隊為你創造價值、為你賺錢。

當然,想要成功啟動這個系統,你必須提供「對等且具吸引力」的好處,
確保合作夥伴、員工或團隊成員能夠從中獲得他們真正想要的回報——
無論是金錢、成就感、資源、還是未來的成長機會。

而這恰恰是許多人遲遲無法跨出關鍵一步的原因:
首先,他們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價值可以提供;
其次,即使提出了誘因,也擔心這一切努力可能白費。

如果你是那種得失心極重、無法接受損失的人,
那麼我必須誠懇地建議:千萬不要輕易踏入創業領域
或者,至少不要以「孤注一擲」的心態、拿全部身家去押注創業。

因為,創業往往是場高風險的冒險,
並非每一筆投入都能帶來回報,失敗是常態、成功是例外。
你必須能夠坦然接受「兵家常事」的勝敗更迭,
以健康的心態看待每一次的失敗、學習並快速修正,
而不是被挫折擊垮。

如果你的內心夠強大、勇敢且充滿自信,
那麼我由衷建議你踏上這條充滿未知卻無比精彩的創業之路。

因為,唯有創業,才能讓你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劇本,
實現時間與財富的雙重自由,體驗一場比任何旅程都更豐富的人生冒險。

2013年7月13日 星期六

生存



每一位專職的工作者,本質上就像是在經營一場個人創業。

而創業的第一件事,不是實現理想,不是打造品牌,而是活下來
即使你心中懷抱著許多偉大的藍圖與夢想,
但若無法先確保基本生存,這些理想終究只是空談。

然而,作為一個新創者,通常我們面臨的是資源匱乏——
沒有資金、沒有團隊、沒有現成的人脈,甚至連作品集也還在建立初期。
在這樣的情況下,單憑口頭上自誇自己的能力與潛力,
很難讓人心生信任,更難說服別人將資源、機會交到你手上。

試著將心比心:如果你是對方,會僅憑一番「我很棒」的宣傳就輕易相信嗎?

面對現實,你也很快意識到這個問題。
於是,你開始選擇無償或低價接案
為的不是短期收益,而是累積經驗、建立作品集,
同時拓展人脈,開啟未來更大的可能性。

在這個階段,只要有機會,即使報酬微薄、條件艱困,你也願意全力以赴
因為你明白,這些初期的犧牲,是為了換取更長遠、更堅實的成長基礎。

然而,也正是因為這樣,
你可能會遭遇來自同行的批評——
他們指責你「沒品」、「壓低市場行情」,
甚至將自身的經營困境怪罪到你的頭上。

但我認為,這些指責並不成立。
那些在你最需要支援時袖手旁觀的人,並沒有資格評論你的生存策略。
他們既未提供協助,又何須對你的選擇指指點點?

在求生存的階段,這種「低價換取經驗與機會」的策略,
我完全理解並且支持。

但從更長遠的發展來看,我仍然要提醒你:
生存之後,必須迅速啟動「市場區隔」策略。

你需要找到或設計出屬於自己的特色——
無論是技術專精、服務體驗、創意風格、解決問題的效率,
總之,必須在市場中樹立起「你的不可取代性」。

當你同時具備了口碑、品質、獨特性這三大核心元素,
你所創造出的,不再是單純的「勞務價值」,
而是真正有品牌價值的個人事業。

而到了這個階段,
你的價格,就應該隨之調整提升

因為這時候,客戶買單的不僅是你的時間,
更是你的專業、你的影響力、你的市場認可度。

這,才是真正從「生存」邁向「成功」的轉捩點。

2013年7月10日 星期三

商業模式



所謂的「商業模式」,指的是一個品牌能夠持續且穩定經營的整體運作方式。
它必須是多面向、系統化的設計,
而非零碎、隨機、片段式的拼湊。

否則,經營者很容易陷入混沌,
無法清楚理解自己究竟是如何成功,或又為何失敗。

因此,在設計商業模式時,必須全面兼顧各個核心要素,
也就是俗稱的:「產、銷、人、發、財」五大環節:

  • :強化產品的競爭力與吸引力,確保市場需求與差異化。

  • :規劃明確的行銷策略,合理配置宣傳與曝光資源。

  • :建立團隊、拓展合作夥伴,擴大組織的執行與影響規模。

  • :持續創新,為產品或服務注入獨特性與不可取代的價值。

  • :嚴謹管理財務流動與資源分配,確保資金運用得當、風險可控。

除此之外,還有一個更為關鍵的原則:

你必須確保,能穩定且持續地創造「收入」。

請注意,我所說的是「收入」,而非僅僅是「接案」或「訂單」。
因為真正的目標,不是追逐單一案源,而是打造一個可複製、可擴大、能自動產生現金流的系統
這才是支撐你事業長久發展的根本。

然而,許多創業者卻本末倒置——

一味專注於搶單與接案,
有些為了搶市場,盲目壓低價格;
有些重金投入行銷,卻忽略了基本獲利結構;
有些則疲於奔命,案子滿檔,收入卻仍然無法支撐理想生活。

如果這只是短期階段性的陣痛,我尚且可以理解。
但令人遺憾的是,有些企業竟將這種低價、高壓、自我消耗的方式,
視為一種理所當然的「商業模式」,
甚至以「便宜又大碗」作為自我標榜的賣點。

唉——
這種短視近利的經營心態,正是台灣許多中小企業難以升級轉型的根本原因。

大量的接案與訂單,若無法轉化成可預期、可持續、且具獲利能力的收入,
那麼,數量再多又有何意義?

真正有遠見的經營者,應該從一開始就思考:
如何讓自己的產品或服務,成為市場上值得長期信賴與付費的存在。
這才是打造可持續事業的正道。

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

接案工作者最常忽略的一件事:不是技術,而是行銷


他熬夜剪片、苦練修圖、存了半年買了最新的相機。
他以為只要技術到位、器材頂規,客戶自然會上門。

但現實是,
案子依然少得可憐,新客戶依然不知道他是誰。

技術固然重要,但如果沒有人看見,
再好的技術也只能無聲無息地凋零。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 

有一類接案工作者,
他們的技術其實不差,
但卻總是陷入「接案焦慮」。

這類型的人,往往過度執著於技術層面或器材升級,
認為只要技術再精進、設備再高端,
新客戶就會**「自然而然」**地找上門來。

然而現實是,
即使有機會透過熟客轉介紹吸引新人,
那些從未聽過你名字的人,依然對你毫無認識。

結果,新客開發始終成效有限,
收入雖然勉強維持生活,但卻始終處於不穩定的邊緣。

當然,這並不是說「專業技術」不重要,
而是——相較於技術,還有一件更關鍵的事:行銷。

身為自由接案者,
你不再是單純的執行者,而是必須具備經營者思維的人。
換句話說,你就是自己的老闆。

而作為老闆,不能只專注於產品(服務)本身,
更必須全盤思考:產品、行銷、品牌、資源整合與市場策略。

好的產品或服務,確實是成功的基礎,
但若缺乏行銷,它就只能默默躺在角落,無人問津。

然而,許多接案者常常面臨現實困境:

  • 預算有限,無法聘請專業行銷團隊;

  • 工作繁忙,難以分心規劃推廣策略;

  • 缺乏整體行銷概念,只能跟風操作。

於是最後,
選擇最直覺的做法:花錢買廣告,跟大家做一樣的行銷,
走一條擁擠且同質化嚴重的老路。

但缺乏產品區隔、缺乏品牌定位的結果,不言而喻:

  • 比誰砸得起更多的行銷預算;

  • 比誰能開出更低的服務價格;

  • 比誰能在市場上苦撐得更久。

同時,市場上的競爭者卻只增不減,
你能爭取到的空間也越來越小。

直到那時,才開始焦慮地思考:是不是該轉型了?

其實,行銷沒有你想得那麼難。
問題只在於:

你不了解行銷,或者,你根本不願意花心思去學習它。 

其實,行銷沒有你想得那麼難。
問題只在於:

你不了解行銷,或者,你根本不願意花心思去學習它。

那麼,該怎麼開始呢?

你不需要一開始就投入大量預算,也不必立刻變成行銷專家。
你可以從最基本、最實用的幾個方向入門:

  • 理解你的客戶:知道你的目標客戶是誰,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。

  • 建立基本曝光:經營好個人品牌的社群媒體頁面,讓別人找得到你、認識你。

  • 設計出你的獨特賣點(USP):思考什麼是讓你與眾不同的地方,不只是便宜。

  • 用故事說服而非硬推銷:學會講好「你的故事」,比一味強調功能更有感染力。

  • 逐步建立可持續的收入管道:如訂閱制服務、長期合作方案等,而非單打獨鬥的零星案源。

重點是,開始比完美更重要

從一點一滴的行動開始,慢慢建構屬於自己的「品牌力」,
未來的你,就不再只是靠運氣接案,
而是能夠憑實力吸引源源不絕的機會。

2013年7月2日 星期二

如何建立自己的品牌?你的品牌價值是什麼?




這些問題,
每一位商業經營者都必須正視與深思的課題

所謂「品牌價值」,代表的是客戶對你的信任程度、以及依賴你的深度。
當一個品牌真正深植人心時,客戶在消費時不需猶豫、自然就會選擇你。

那麼,回過頭來問自己:
你現在的品牌,已經具備這樣的價值了嗎?


品牌建立,不再是大型企業的專利

在過去,
建立品牌往往是大型企業才有餘裕投注心力去做的事情,
且通常需要投入龐大的時間與金錢資源。

但在個人品牌與微型創業盛行的今天,
即使只是單打獨鬥的個人工作者,也應該積極思考自己的品牌定位。

幸運的是,
現代網路科技與媒體工具的普及,大大降低了品牌經營的門檻。
社群媒體、自媒體平台、影音內容創作等方式,
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建立屬於自己的影響力。

所以,品牌的建立,不再只是「砸錢」的遊戲,而是「用心」的工程。


如何讓你的品牌價值被看見?

品牌的核心,是價值觀的傳遞與認同
你必須投入時間,讓市場清楚了解:

  • 你是誰?

  • 你相信什麼?

  • 你能帶來什麼樣獨特且不可取代的價值?

這可以透過多種形式實踐,例如:

  • 持續發佈優質內容(文字、影音、圖像)

  • 展示專業作品與成功案例

  • 積極參與社群互動與交流

  • 用故事而非單純促銷建立情感連結

重要的是,這種「獨特性」必須是真正被市場多數人所認同的。
並非只是標新立異,而是讓目標客群真正感受到你的差異與價值。


別跟著大眾走向「便宜又大碗」的死路

可惜的是,
許多人並沒有去建立自己的獨特品牌,
反而選擇走一條最簡單但最危險的路——
與大多數人建立一模一樣的價值主張:便宜又大碗。

當大家都打著價格戰,
彼此互相削價競爭時,
品牌的差異性自然蕩然無存。

這時候,
客戶選擇供應商的唯一標準,就只剩下了誰更便宜
不是因為客戶無情,而是因為你自己沒有給他們更多選擇的理由。


打造真正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

有遠見的個人工作者早已意識到這一點,
他們開始:

  • 持續撰寫專業部落格

  • 出版書籍,建立權威性

  • 開設課程,培養忠實粉絲與社群

這些過程或許短期內看不到巨額回報,
甚至耗時耗力、收入微薄。

但從長期來看,這些行動才是真正能夠累積品牌資產、放大市場影響力的關鍵。

真正的品牌,不是靠一兩次爆紅,而是靠日積月累地經營而來的。

你現在所做的每一個內容、每一場分享、每一次真誠的交流,
都是在為未來的自己鋪路。


小結:從今天起,問自己這三個問題

最後,想送給你三個每天都可以自問的問題,幫助你建立真正的個人品牌:

  1. 今天我做了什麼,讓別人更了解我的價值?

  2. 今天我傳遞出的訊息,是否與我的品牌定位一致?

  3. 今天我是否有累積一點點品牌的信任與認同?

建立品牌,不是靠一次爆發,而是靠每天微小而穩定的積累。

現在就開始吧。
市場永遠會為真正有價值的人留下空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