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9月19日 星期三

一場拍攝,讓我重新思考「價值」與「價格」


有一次,我和一群夥伴接下了一個案子,
在台北信義區某間高檔酒店,負責拍攝一場婚禮。

那天,我們全員出動——
5個人、4台相機、二十幾顆鏡頭、燈組、軌道、穩定器、數支腳架,
還有完整的收音設備、線材,以及超重的電動搖臂。
就像一場小型的戰役,我們為這場婚禮傾盡了全力。

拍攝過程中,我注意到,新人還另外聘請了一位來自加拿大的華裔平面攝影師。
他的裝備非常簡單:2台與我們同款的相機,鏡頭不到十顆,
穿著一身俐落的裝扮,步調從容悠閒。
他比我們晚到現場,也比我們早收工,
拍攝時不疾不徐,與某些「像打仗」一般的攝影現場形成鮮明對比。


這位攝影師只負責半天的拍攝,
而我們則是全程跟拍,還包含了當天的SDE快剪快播,
此外,為了豐富影片畫面,
我們提前跑去象山、飯店外景拍攝素材,
甚至額外拉了一組人,帶新人遠赴淡水白沙灣拍外景。

整個過程中,我們不辭辛勞,毫無怨言。

但直到後來偶然得知的一件事,
才讓我們一群人心裡五味雜陳。

原來,這位來自加拿大的攝影師,
單人收費竟然是我們整組人加起來的「好幾倍」。


我們開始反思:價值,到底是誰定義的?

其實,我們的收費,在台灣同業間已經屬於中高水準;
作品品質也有自信,能排進台灣婚禮紀錄的前幾名。

那麼,為什麼會出現這麼懸殊的報酬差距?
台灣的婚禮攝影水準,真的輸給國外那麼多嗎?
還是,問題根本不是出在技術?

我慢慢意識到,問題出在台灣接案者的「訂價思維」。

在台灣,許多婚禮攝影師在訂定收費時,
過度依賴「市場行情」作為唯一參考依據。

於是出現了這種現象:

  • 大家互相盯著競爭者的價格

  • 優秀者不敢拉高訂價,怕失去客戶

  • 拚命殺價搶單的人卻到處都是

最後,市場充斥著「便宜又大碗」的期待。
有些人甚至以此為榮,卻不知,這是另一場台灣產業的悲歌。


為什麼台灣明明聰明人很多,卻缺少智慧?

台灣的創作者和技術者,普遍擁有不錯的實力,
但普遍缺乏一種做大格局、共享資源、分工合作的智慧。

結果是:

  • 大量個人工作室林立,彼此為敵

  • 惡性競爭,價格互相拉低

  • 品牌力難以建立,消費者難以信任

每個人都在孤軍奮戰,
寧可什麼都自己做、自己接、自己拚,
也不願意分工、分享利潤。

結果是:每個人都變得很厲害,但也累到快爆炸。


調高價格,才是對自己專業的尊重

是的,當你訂價比行情高,可能會失去一部分生意。
但其實,婚禮市場的價格彈性是很大的。

只要你的作品、服務,真的展現出與眾不同的價值;
只要你的品牌形象清楚、專業、值得信任,
你完全可以勇敢地拉高你的價碼。

價值,從來不是市場自己看見的,
而是你要主動去教育市場、定義自己的價值。


團隊合作,才能做得更大、更久

也許,你會捨不得團隊合作時利潤被瓜分。
但當整個團隊的質量提升時,
你所能創造出的影響力與規模,
將遠遠超過單打獨鬥時的自己。

當然,任何改變都需要經歷一段陣痛期。
但請相信:

價值,永遠比價格重要。

看看全球賣得最好的產品:
你會發現,他們之所以成功,
絕不是因為「便宜」,而是因為他們讓人覺得值得。


小結:我的生意經

該拿的,不要客氣;該給的,也不要吝嗇。

尊重自己的專業,
也懂得尊重他人的付出,
這才是能長久、而且快樂做下去的商業之道。


2012年9月14日 星期五

網路,你的下一步?



「網路」在人類傳播媒體發展的進程中其實是相當短暫的。

但它對人類產生的影響力也絕對是史無前例的。

對很多人來說,網路已經是生活必需的養分。像是陽光、空氣、水。

如果有一天全世界的網路突然都斷了,那帶給人的衝撃肯定比任何天災都還要嚴重。

突然間失去了這項養分,只怕跟面臨世界末日沒什麼兩樣。

的確,網路將人類帶往一個更便利而美好的境界。

「大部份」想找的一切資訊都可因為網路無遠弗界的特性而找到。

它的邊際成本很低,使用愈久愈划算。於是,大家深陷其中

但它真的這麼完美?當然不是。

當你想找一件喜歡的衣服,你無法透過關鍵字「最適合我的衣服」來找到。

覺得可笑嗎?大部份人都覺得不可能做到的,才是龐大商機所在。

如果你習慣在網路上購買衣服,若可取得你過去的購買資訊,再加上你接下來要購買這件衣服的某些條件


(價格、風格、樣式、品牌愛好...),以及買這件衣服的動機(約會、旅行、作...),經過「聰明的演

算」、「聰明的搜尋引擎」、「有趣的使用」過程,隨即就給你「答案」。

點擊進去後,你可以省略掉許多資料的填寫(付款資料早以紀錄在雲端空間上),直接付款購買。

這樣的網站,才可稱的上是人性化的介面。

網路最主的價值在於降低時間及空間的成本,你可用較少的時間也不須要出門就找到對你有意義的資訊。

但也由於這是唯一人人都能夠參與的「大眾媒體」,也因此過量的、零散的、未經組織的內容充斥其中,


形成了搜尋資料時的障礙。加上網路世界虛擬的特性,總給人一種無法完全信任的感覺。

而大部份的入口網站仍以「資料給你自己找的」模式經營,雖然比起過去沒有網路的時代而言方便了許


多,但仍得耗費許多時間在「過濾資料」。

所以,下一波的網路革命已經悄悄開始(從某些網站的成功可見端倪)。


網路業者必須要做更多事,包括:將資料轉變為資訊、整合更多相關資訊、主動且妥善的提供及分配資訊

、讓搜尋的成本再降低、讓使用網路的過程更加有趣或感到舒適。

而這波革命也將帶來更多商機,並將商業經營模式帶到另一個層次。

所淘汰的則是那些安於現狀、不了解網路生態或不喜歡與別人合作的各類廠商。

所造就的則是有如「雨後春筍」般冒出來的許多億萬富翁。